没有人能否认,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。这个时代里,互联网建立了一个无国界的疆域。那么在这个几乎拥有无限扩张性的世界里,知识产权保护是否仍然必要呢?又需要如何进行?在昨日下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“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”互动式会议上,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互联网+更需要知识产权保护
申长雨认为,信息时代给知识产权工作带来的三个关键词就是“挑战”、“机遇”和“活力”。“挑战,主要指的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。互联网是无国界的,扩张型极强,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会十分迅速,证据消失得快,因此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变得更加复杂。”他说,目前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互联网经济,中国更是提出了互联网+的国家发展战略,互联网已经与各个领域连接,如互联网+制造、互联网+创新创业、互联网+人工智能等等,这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机遇——因为互联网产业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产业。申长雨表示,同时,互联网还给知识产权工作注入活力,给知识产权的创造、运用、保护和管理都带来了有利的影响。举例来说,目前的专利申请工作,有90%是在网上完成的。
在回答与会者关于“知识产权保护将在‘十三五’规划中如何体现”的问题时,申长雨表示,“十三五”规划正在制定,但可以确认的是,其将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。“如果说过去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、运用、保护和管理是四个‘轮子’的话,那么在‘十三五’期间,保护和利用将成为工作的着力点,形成‘双轮驱动’。”
此外,申长雨还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将更加重视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。“我们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十分巨大了,但在申请国际专利方面还不够,应该更多地走出国门。另外,制造业每亿元产值的专利拥有量现在是0.4件,‘十三五’期间争取提高到0.7件。”